概述
2012年上線「 高雄閱讀隨身Go 」是一款提供高雄市市立圖書館讀者使用的App
使用體驗不良,用戶評價低
用戶可藉由行動裝置查詢館藏、預約、網路借書等多項個人化服務,是政府以便民導向所開發的產品,但是身為一位頻繁使用者,我在使用體驗上,經常受阻礙。秉持著好奇心搜尋App store用戶評價時,發現相較於其他縣市圖書館App,高雄圖書館App在用戶評價中偏低,且有多項問題重複被指出,我發覺是訓練設計思考的好機會,即刻著手進行問卷調查,出乎意料的受到許多迴響,收到121份問卷回饋,接下來便開始一系列設計腦力激盪歷程
專案總覽
問題
1
初次使用者需時間習慣操作模式
2
資訊層級混亂
3
視覺設計不符合趨勢
目標
1
提高使用自由度與效率
取得功能與易用性之間的平衡,優化資訊與視覺層級
2
減少學習成本
善用習慣性原則,維持使用者計有的習慣
使用手勢、常見icon代表意義等,減少用戶適應時間
3
提升感官體驗
🧭
Desgin process
設計過程
使用者研究
桌面研究
問卷調查
定義問題
分析研究資料
資訊架構
發想
User flow
Wireframe
設計驗證
Prototype
易用性測試
使用者研究
在著手介面設計前,進行了使用者研究,了解用戶的使用痛點和潛在需求,以下是用戶評價和問卷調查的過程 :
持續使用用戶
曾經使用過
問卷調查結構
使用經驗
項目
%
使用中
71%
曾經使用
24.7%
沒有聽過
4.3%
使用情境
項目
%
圖書館外
86.7%
圖書館內
13.2%
體驗不佳之功能
項目
%
視覺設計
71%
搜尋功能
37.6%
收藏夾
12.5%
訊息通知
4.8%
痛點
對於初次使用者,需學習成本適應介面功能的使用方式
因為是市立圖書館App,沒有其他競爭或替代的產品可以使用,且比起網頁版的圖書館功能,手機版更為方便實用,導致用戶只能適應不方便的操作模式或是選擇放棄不用
優化重點
根據專案目標,設計重點功能
1
2
3
4
設計原則
和諧介面
適當留白與整體配色打造和諧介面
清晰易讀
減少無效資訊顯示,提供與情境任務相關的重要資訊
簡單便利
介面邏輯層次簡單,提供快捷便利的操作方式
資訊架構
在開始視覺設計和編排之前,我先梳理現有的訊息架構,順著走了幾次流程,發現其中幾個頁面內容重複,可再充實完善使用程序,求更順暢的作業方式,提高用戶效率
使用者測試
驗證功能 : 1.使用者是否理解圖標使用意義 2.點擊範圍易用性 3.進階搜尋選項 4.收藏書籍方式 5.預約流程
迭代
在測試A使用者時,發現點擊線索不夠直覺,且顯示資訊中的索書號都相同,因此我製作了第二版本,把索書頁轉移至搜尋結果頁,預約及網路借書按鈕顯示在書籍頁中,接著在進行B、C使用者測試中,讓兩名測試者操作第一、第二兩種版本,過程中,明顯的第二版本更為直觀、流暢
我學到什麼
在這次的市立圖書館 APP redesign 設計過程中,我透過用戶研究、問卷分析、易用性測試等方法,獲得了以下幾點學習與成長
用戶數據的重要性
透過收集 121 份問卷,我更深刻理解到用戶的實際需求和痛點,並非單憑設計師的直覺或假設即可決定設計方向。數據支持的決策能讓設計更貼近使用者
設計需要驗證與迭代
初版設計(A 版本)完成後,透過易用性測試,我發現了一些原先未考慮到的使用問題,如操作流程過於複雜或某些功能不夠直觀。這讓我意識到,設計並非一次到位,而是需要不斷測試、調整與優化的循環過程
用戶研究與設計思維的結合
這次的設計經驗讓我更理解用戶中心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的核心價值。從用戶反饋中學習、持續優化,才能真正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而非僅僅追求視覺上的美觀

感謝收看 Thank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