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CD
Team Work
打造設計影響力:我如何成為團隊的推進者
透過設計驅動跨部門協作,優化產品體驗,實現團隊效能提升與個人成長的影響力之路

UCD
Team Work
打造設計影響力:我如何成為團隊的推進者
透過設計驅動跨部門協作,優化產品體驗,實現團隊效能提升與個人成長的影響力之路
概述
身為一位 UIUX 設計師,我深知設計不僅關乎美觀,亦是提升團隊效能的關鍵。在我加入這家B2B人力資源系統公司後,積極發揮設計師的獨特價值,不僅優化產品界面,更推動整個團隊的協作模式,並在過程中實現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成長
身為一位 UIUX 設計師,我深知設計不僅關乎美觀,亦是提升團隊效能的關鍵。在我加入這家B2B人力資源系統公司後,積極發揮設計師的獨特價值,不僅優化產品界面,更推動整個團隊的協作模式,並在過程中實現個人與團隊的共同成長


設計師價值
設計師價值
優化開發流程
透過標準化設計規範與流程,縮短設計、開發的溝通迴路與減少重工,提高效率
提升跨部門溝通效率
確保需求能被清晰傳遞與理解
推廣 UX 思維
幫助團隊聚焦用戶需求,而非僅僅完成功能開發
背景與挑戰
背景與挑戰
對內挑戰:開發流程
團隊處於磨合階段,缺乏 UX 流程與清晰的工作模式,導致設計與開發間資訊不對齊,進而增加返工風險與延誤進度
對外挑戰:跨部門溝通
在缺乏產品經理的情況下,需求來自多個窗口且缺乏統一管理,資訊分散進一步降低了溝通效率
策略與行動
策略與行動
在參與的不同專案中,逐步找到最佳開發流
在參與的不同專案中,逐步找到最佳開發流
建立設計系統
從視覺一致性到元件管理,建立清晰的設計規範 幫助團隊在快速迭代中保持品質
促進跨部門協作
通過建立直接的溝通管道,例如每週同步會議或簡報分享,化解角色間的誤解與矛盾
導入參與式 UX 活動
規劃用戶視角的體驗工作坊,幫助團隊理解 UX 思維的重要性,並讓設計更具說服力

Task1
推動設計流程改進:
提升產品一致性與開發效率

Task1
推動設計流程改進:
提升產品一致性與開發效率
專案背景
B2B人力資源系統裝置版
此產品開發初期無PM且介面由視覺設計師主導,設計規範與檔案管理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在接手此專案後,逐漸發現延伸問題
定義問題
1.用戶體驗不一致
因開發初期介面無人校對,導致雙平台介面落差,削弱品牌的專業度,甚至影響客戶信任感
2.開發效率低
從檔案管理與協作方式兩個面向發現,這有可能是拖延開發時間的主因
專案背景
B2B人力資源系統裝置版
此產品開發初期無PM且介面由視覺設計師主導,設計規範與檔案管理有很大的優化空間,在接手此專案後,逐漸發現延伸問題
定義問題
1.用戶體驗不一致
因開發初期介面無人校對,導致雙平台介面落差,削弱品牌的專業度,甚至影響客戶信任感

2.開發效率低
從檔案管理與協作方式兩個面向發現,這有可能是拖延開發時間的主因
優化方案|介面一致化
1
建立元件庫
1.元件庫規劃並創建常用元件,如圖標和按鈕樣式等
2.新需求加入時,檢查並調整現有畫面,逐步統一介面設計
3.設計師把關介面細節
優化方案|提升開發效率
2
重整檔案管理
1.申請付費版 Figma,提升文件管理能力
2.創建功能地圖目錄,區分不同客戶需求和通用版本
3.標註規劃日期、需求來源和相關規則,提高文件可追溯性優化方案|提升開發效率
3
調整會議程序
1.提議並建立定期團隊討論會議機制
2.會前準備:列出待討論議題和相關設計稿件
優化方案|介面一致化
1
建立元件庫
1.元件庫規劃並創建常用元件,如圖標和按鈕樣式等
2.新需求加入時,檢查並調整現有畫面,逐步統一介面設計
3.設計師把關介面細節
優化方案|提升開發效率
2
重整檔案管理
1.申請付費版 Figma,提升文件管理能力
2.創建功能地圖目錄,區分不同客戶需求和通用版本
3.標註規劃日期、需求來源和相關規則,提高文件可追溯性優化方案|提升開發效率
3
調整會議程序
1.提議並建立定期團隊討論會議機制
2.會前準備:列出待討論議題和相關設計稿件
質化成果
🙂產品一致性改善
・成功建立並實施了統一的設計規範,有效改善了長期存在的介面不一致問題
・跨平台(iOS、Android)的用戶體驗得到明顯改善,提升了產品的整體專業形象
🙂開發效率提升
・統一的元件庫加速了開發過程,使團隊能夠更快地響應新的需求
・設計相關的反覆修改次數明顯減少,反映了前期設計工作的質量提升
質化成果
🙂 產品一致性改善
・成功建立並實施了統一的設計規範,有效改善了長期存在的介面不一致問題
・跨平台(iOS、Android)的用戶體驗得到明顯改善,提升了產品的整體專業形象
🙂 開發效率提升
・統一的元件庫加速了開發過程,使團隊能夠更快地響應新的需求
・設計相關的反覆修改次數明顯減少,反映了前期設計工作的質量提升
Task2
促進跨部門溝通
打造高效合作的橋樑
Task2
促進跨部門溝通
打造高效合作的橋樑
背景
背景
建立合作關係是需要長期累積的默契,以下是我們的第一步

發現問題的契機:業務找我,但誰是負責人?
發現問題的契機:業務找我,但誰是負責人?
在執行另一個專案時,我與業務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隨著來往增加,我發現業務端在收到客戶反饋後,往往直接來找我詢問功能優化或開發進度
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的 APP 優化過程中,並沒有專門負責接收需求的人,其他部門只能找熟識的開發人員詢問,導致資訊傳遞零散、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發現這個問題後,我主動與業務和開發團隊討論,嘗試優化跨部門溝通流程,讓需求管理變得更有系統
在執行另一個專案時,我與業務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隨著來往增加,我發現業務端在收到客戶反饋後,往往直接來找我詢問功能優化或開發進度。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的 APP 優化過程中,並沒有專門負責接收需求的人,其他部門只能找熟識的開發人員詢問,導致資訊傳遞零散、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甚至容易遺漏發現這個問題後,我主動與業務和開發端討論,嘗試優化跨部門溝通流程,讓需求管理變得更有系統
在執行另一個專案時,我與業務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隨著來往增加,我發現業務端在收到客戶反饋後,往往直接來找我詢問功能優化或開發進度
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們的 APP 優化過程中,並沒有專門負責接收需求的人,其他部門只能找熟識的開發人員詢問,導致資訊傳遞零散、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甚至容易遺漏發現這個問題後,我主動與業務和開發端討論,嘗試優化跨部門溝通流程,讓需求管理變得更有系統
1
需求傳遞混亂
需求傳遞混亂
1
業務端沒有正式的管道提交需求,只能透過私下詢問,導致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確,甚至可能被遺漏
業務端沒有正式的管道提交需求,只能透過私下詢問,導致需求優先順序不明確,甚至可能被遺漏
2
開發進度不透明
開發進度不透明
2
沒有固定的溝通流程,業務端無法即時掌握開發進度,經常需要額外詢問,影響效率
沒有固定的溝通流程,業務端無法即時掌握開發進度,經常需要額外詢問,影響效率
行動與改變:建立更好的溝通機制
1.確立窗口,縮短溝通鏈
協調開發團隊,建立單一對接窗口,讓所有需求都能統一傳遞,確保訊息不遺漏,也讓業務能更快獲得回覆
協調開發團隊,建立單一對接窗口,讓所有需求都能統一傳遞,確保訊息不遺漏,也讓業務能更快獲得回覆
2.邀請跨部門會議,建立共識
・幫助各部門建立長期關係、推進專案執行
・追蹤上一次會議開出的需求進度
・溝通不同部門之間的知識落差
・幫助各部門建立長期關係、推進專案執行
・追蹤上一次會議開出的需求進度
・溝通不同部門之間的知識落差


推動成果
推動成果
更流暢的跨部門協作
✅ 小型需求的開發週期縮短,讓新功能能更快上線
✅ 小型需求的開發週期縮短,讓新功能能更快上線
✅ 參與會議後需求溝通效率顯著提升,業務與開發之間的來回討論次數大幅減少
✅ 參與會議後需求溝通效率顯著提升,業務與開發之間的來回討論次數大幅減少


Task3
UX文化建設
跨角色合作的探索和突破
Task3
UX文化建設
跨角色合作的探索和突破
活動背景
活動背景
2C測試性專案
2C測試性專案
由我和三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開發一款「揪團 APP」。此專案的實驗性高,且具備高度彈性,主要目標是幫助公司拓展品牌知名度。這樣的專案特性,使我認為這是讓團隊體驗使用者導向思考的絕佳機會,也希望能透過這次實踐,讓 UX 影響力更深入團隊文化
由我和三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開發一款「揪團 APP」。此專案的實驗性高,且具備高度彈性,主要目標是幫助公司拓展品牌知名度。這樣的專案特性,使我認為這是讓團隊體驗使用者導向思考的絕佳機會,也希望能透過這次實踐,讓 UX 影響力更深入團隊文化
目標
目標
建立團隊UX思維
建立團隊UX思維
在開發過程中,我發現工程師較難通盤理解整體任務或使用者流程,可能會更專注在技術實現上
因此,我希望透過 「沈浸式體驗」與「用戶訪談」,這能讓團隊對 UX 思維有更直觀的認識,也能促進跨角色的共創與合作!
透過實際體驗,親身感受使用者的需求與痛點
直接與用戶對話,獲取第一手反饋,並反映到設計與開發決策中
在開發過程中,我發現工程師較難通盤理解整體任務或使用者流程,可能會更專注在技術實現上
因此,我希望透過 「沈浸式體驗」與「用戶訪談」,這能讓團隊對 UX 思維有更直觀的認識,也能促進跨角色的共創與合作!
透過實際體驗,親身感受使用者的需求與痛點
直接與用戶對話,獲取第一手反饋,並反映到設計與開發決策中
在開發過程中,我發現工程師較難通盤理解整體任務或使用者流程,可能會更專注在技術實現上
因此,我希望透過 「沈浸式體驗」與「用戶訪談」,這能讓團隊對 UX 思維有更直觀的認識,也能促進跨角色的共創與合作!
透過實際體驗,親身感受使用者的需求與痛點
直接與用戶對話,獲取第一手反饋,並反映到設計與開發決策中


策略與行動


沈浸式體驗
沈浸式體驗


「走進並了解使用者生活與場景,提高做好產品的機會」
「走進並了解使用者生活與場景,提高做好產品的機會」
研究目標
研究目標
揪團過程中,觀察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模式與痛點
揪團過程中,觀察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模式與痛點
體驗目標
體驗目標
透過親身體驗與角色扮演,讓成員感受使用者情緒、困境,提高產品共創意識
透過親身體驗與角色扮演,讓成員感受使用者情緒、困境,提高產品共創意識



主揪體驗者
電話訂購,需一個一個點餐,分發飲料時,需要按照紙本比對,還要同時收款,和零錢問題,讓我有點手忙腳亂 :( 從這次的揪團經驗中,我也發現,揪團這件事對於促進同事交流很有幫助
電話訂購,需一個一個點餐,分發飲料時,需要按照紙本比對,還要同時收款,和零錢問題,讓我有點手忙腳亂 :( 從這次的揪團經驗中,我也發現,揪團這件事對於促進同事交流很有幫助
📝 成員提出體驗中洞見與研究方向
1.自動彙整訂單
彙整訂單時,如果將同品項排序再一起,在電話訂購時會更方便
彙整訂單時,如果將同品項排序再一起,在電話訂購時會更方便
2.多元付款方式
大家的付款方式種類多,最常見Line pay、現金、銀行轉帳,可以討論如何加速這段流程
大家的付款方式種類多,最常見Line pay、現金、銀行轉帳,可以討論如何加速這段流程
3.金流串接
可研究是否可在APP串常見支付平台,在開發與資安考量下,是否做得到且值得做
可研究是否可在APP串常見支付平台,在開發與資安考量下,是否做得到且值得做
4.加入情感體驗
揪團促進人際交流,用於公司體系上,經常有請客的小活動,成員提出到加入感謝卡片與送禮物方式的點子或許可以增加情感體驗的部分
揪團促進人際交流,用於公司體系上,經常有請客的小活動,成員提出到加入感謝卡片與送禮物方式的點子或許可以增加情感體驗的部分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


「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設計更符合期待的產品」
「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設計更符合期待的產品」
研究目標
研究目標
根據訪談結果,找出機會點
根據訪談結果,找出機會點
體驗目標
體驗目標
讓工程師親身接觸用戶,建立對真實需求的理解
讓工程師親身接觸用戶,建立對真實需求的理解


我們依據訪談研究指出,5 名受訪者可揭露 85% 的問題。訪談對象分為 「主揪者」與「跟團者」 兩類,由於成員無訪談經驗,因此由我進行引導,並依以下步驟進行:
📍 釐清訪談目的與方向
📍 擬定訪談問題,確保每題皆有對應的資訊需求
📍 統整訪綱文件,提供架構與訪談注意事項
📍 進行訪談(我訪談 2 位主揪者,成員個別訪談跟團者)
📍 訪談後整理並分享發現
📍 萃取洞察並轉化為機會點
我們依據訪談研究指出,5 名受訪者可揭露 85% 的問題。訪談對象分為 「主揪者」與「跟團者」 兩類,由於成員無訪談經驗,因此由我進行引導,並依以下步驟進行:
📍 釐清訪談目的與方向
📍 擬定訪談問題,確保每題皆有對應的資訊需求
📍 統整訪綱文件,提供架構與訪談注意事項
📍 進行訪談(我訪談 2 位主揪者,成員個別訪談跟團者)
📍 訪談後整理並分享發現
📍 萃取洞察並轉化為機會點




成員A:
「人少時,用紙筆記錄比較快,不需要額外工具」 |

成員B:
「電話訂購比較便宜,APP 會被平台收取額外費用」、「外送單貼在門口很好用」 |

成員C:
|
我們的發現
1.成團流程與費用考量
・用戶發現 電話訂購較 APP 更便宜,因為平台會收取額外費用,影響了他們的選擇方式
・為了滿足訂購門檻,會傾向多人一起點,需有吸引跟團者的亮點
・一些用戶仍偏好 紙筆記錄訂單,認為這樣比使用額外工具更直覺
2.資訊可視性與便利性
・訂單資訊的清晰度對用戶至關重要
・部分操作仍需 用戶親自處理(如現金交易),但仍有優化成數位化流程的可能性
3,數位化體驗與用戶習慣
・手機已普及化,但用戶仍依賴部分 傳統方式(如記帳、支付),考量數位化的同時也須確保傳統方式的情境能有流暢體驗
1.成團流程與費用考量
・用戶發現 電話訂購較 APP 更便宜,因為平台會收取額外費用,影響了他們的選擇方式
・為了滿足訂購門檻,會傾向多人一起點,需有吸引跟團者的亮點
・一些用戶仍偏好 紙筆記錄訂單,認為這樣比使用額外工具更直覺
2.資訊可視性與便利性
・訂單資訊的清晰度對用戶至關重要
・部分操作仍需 用戶親自處理(如現金交易),但仍有優化成數位化流程的可能性
3,數位化體驗與用戶習慣
・手機已普及化,但用戶仍依賴部分 傳統方式(如記帳、支付),考量數位化的同時也須確保傳統方式的情境能有流暢體驗
專案下一步
我們歸納出幾個核心問題與機會點,並據此擬訂下一步:
1.清晰的訂購資訊
2.客製化最愛店家:可自行新增店家與菜單,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3.店家官方Line做串接:外送平台收取額外費用,自行與店家訂購享店內價,比較通話訂餐,文字訊息更加簡便
4.支付方式與紀錄:收款時提供多種支付方式顯示並起紀錄支付狀況,例如:網銀連結串接自動帶入轉帳
我們歸納出幾個核心問題與機會點,並據此擬訂下一步:
1.清晰的訂購資訊
2.客製化最愛店家:可自行新增店家與菜單,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3.店家官方Line做串接:外送平台收取額外費用,自行與店家訂購享店內價,比較通話訂餐,文字訊息更加簡便
4.支付方式與紀錄:收款時提供多種支付方式顯示並起紀錄支付狀況,例如:網銀連結串接自動帶入轉帳
成果
UX文化建設
在本專案中,我透過設計思維與跨部門協作,成功提升產品體驗與開發效率,使團隊能更順暢地運作,並從技術導向轉向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思維模式。以下是我對團隊帶來的具體價值:
在本專案中,我透過設計思維與跨部門協作,成功提升產品體驗與開發效率,使團隊能更順暢地運作,並從技術導向轉向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思維模式。以下是我對團隊帶來的具體價值:
我透過設計思維與跨部門協作,成功提升產品體驗與開發效率,使團隊能更順暢地運作,並從技術導向轉向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思維模式。以下是我對團隊帶來的具體價值:
1
1
建立UCD思維模式
建立UCD思維模式
工程師開始關注用戶需求,從技術導向轉為體驗導向
工程師開始關注用戶需求,從技術導向轉為體驗導向
2
2
團隊凝聚力提升
團隊凝聚力提升
會議中成員主動提出新點子並考量時做可行性體間接建立成員Product Owner思維,也促進創意碰撞的新可能性
會議中成員主動提出新點子並考量時做可行性體間接建立成員Product Owner思維,也促進創意碰撞的新可能性
我學到什麼
在這段職涯旅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設計師的角色不僅是創造美觀界面,更是推動團隊思維轉型的關鍵!這個過程充滿挑戰和磨合,但也帶來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一位工程師對我說:『 我現在都知道 Hazel 要什麼了 』這句話不僅體現了溝通的進步,更展示了團隊對設計思維的理解和接納
我明白,真正將設計思維融入團隊文化是一個長期的旅程,這需要耐心、堅持,以及不斷調整的策略,So Keep going !
在這段職涯旅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設計師的角色不僅是創造美觀界面,更是推動團隊思維轉型的關鍵!這個過程充滿挑戰和磨合,但也帶來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一位工程師對我說:『 我現在都知道 Hazel 要什麼了 』這句話不僅體現了溝通的進步,更展示了團隊對設計思維的理解和接納
我明白,真正將設計思維融入團隊文化是一個長期的旅程,這需要耐心、堅持,以及不斷調整的策略,So Keep going !
在這段職涯旅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設計師的角色不僅是創造美觀界面,更是推動團隊思維轉型的關鍵!
這個過程充滿挑戰和磨合,但也帶來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一位工程師對我說:『 我現在都知道 Hazel 要什麼了 』這句話不僅體現了溝通的進步,更展示了團隊對設計思維的理解和接納
我明白,真正將設計思維融入團隊文化是一個長期的旅程,這需要耐心、堅持,以及不斷調整的策略,So Keep going !

感謝收看 Thanks ;)
讓我們保持聯繫!
一起探索產品設計的無限可能?隨時來聊,一起激發更多靈感火花!✨
© 2025 Hazel.Shih.desgin. All rights reserved.
讓我們保持聯繫!
一起探索產品設計的無限可能?隨時來聊,一起激發更多靈感火花!✨
© 2025 Hazel.Shih.desgin. All rights reserved.
讓我們保持聯繫!
一起探索產品設計的無限可能?隨時來聊,一起激發更多靈感火花!✨
© 2025 Hazel.Shih.desgin. All rights reserved.